原本的口述歷史計畫,是隨著插花班班史的計畫而來;原定訪問上課一年半以上的同學們,關於本班一路走來的課程歷史;但是後來由於資料較豐富,班史內容大概也有著落,所以口述歷史計畫就更動為如訪談一般的內容,主要是訪問每個同學的心路歷程。或許在班史寫作之上沒有非常直接的關連,但是在此只是想替同學們留下一個「個人性」的紀錄。畢竟可以上到這樣精彩的文化藝術課程,大家的人生在此交集、對話,是一段很珍貴的回憶。 首先感謝陳老師的受訪,對班史的寫作提供最多的意見和內容。接下來是瑞妍和姑爺學長提供了非常多的幫助,設計問卷,校稿。接下來感謝同學們鼎力相助,多半同學欣然答應,在此得感謝所有受訪同學,大家都很有耐心地受訪及審稿:(按訪問順序):秀嬌、雨青、雯新、淑玲、瑞妍、阿剩、許育惠老師、蔡佳穎老師、女王陛下、阿杜、阿丁、芃竹、齡蔚、阿鳳、穎臻。另外還有交稿的宜靜、淑玲、阿關、穎臻、巧宜。 另外還有一些同學太過繁忙,很可惜不能採訪到。米力同學已經在《我愛橫條杉》、《我愛花花世界》、《我愛大溪地粉紅》裡介紹到我們班好幾次,在此也要向百忙之中的她深深致謝。此外原定訪問林雪星老師由於教務繁忙,所以很可惜未能訪問到。另外還有不克出席的文慧,與慧賢姐姐,也在此致謝。 關於口述歷史(訪談)的內容,會一篇一篇地放上來。
- Aug 14 Tue 2018 23:22
【口述歷史計畫前言】/ 插花班小版僕 (May 19, 2007 發表於無名...
- Aug 14 Tue 2018 23:19
【口述歷史】秀嬌 (March 19, 2007 發表於無名...
20070223於米力家 記錄:巧宜,審稿以及修改:秀嬌 緣起 剛開始上老師的課是因為我在東吳大學推廣部日文班上會話課。後來有一天,老師就說他要開「日本文化曁創意開發教室」,我想,雖然對於手工藝,手拙的我非常不擅長,但只要是陳老師開的課,不管什麼我都要去上,而且那時候日文剛好也到了一個瓶頸,正好日文班的會話也不是陳老師了,於是我就停掉日文,報了這個新課程。 對藝術飾品班的回憶 老師那時候拿他的紙黏土和耳環的作品給我們看。第一堂課老師就教我們顏色「古都十二色」,然後每星期教一兩種顏色,跟我們說明這個顏色是怎麼做出來的,我覺得這個切入點很棒,因為視覺感官是最直接的,沒想到老師會先從顏色切入。在台灣對顏色的感覺比較不強,但日本對顏色的感覺非常精緻,分了很多層次,因此我覺得這個切入點對於美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一開始我們玩紙黏土。首先做玫瑰花,老師從花瓣、花萼、葉子開始教起。一開始做白色的,接下來就做混色、彩色的紙黏土,延伸做動物、人物的造型等等。我覺得老師這一套蠻有系統的,由淺入深。 然後有用氣球糊報紙作造型,糊大概十層,然後靜置等報紙變硬了,再把氣球戳破,接著上色,還有用鋁線纏彩色石頭做手工耳環。我們也有瓦楞紙的運用,很多同學會做具象的作品,我則偏好抽象派。這後來也延伸到我們插花班作為花器的運用。 當時還上了很多日本文化、歌舞伎、能樂、文樂。我印象最深的是文樂,當時我們上了蠻久的,我從來沒想過他們是三個人組合來操偶的,而且操偶師的表情還會融入劇情,很像人偶的表情,三個人還要很有默契。然後我們還有上還有和服跟浴衣。有分男女、各種場合,老師教我們怎麼綁各種腰帶,還有和服的各種配飾。茶道也上了有關千利休的東西。此外老師還教了很多西方藝術,介紹過一些名家如達利、畢卡索、馬諦斯、蒙德里安、墨西哥的女畫家佛利達等等。 對插花班的感想 相較於之前的手工藝,插花比較吸引我,因為這是具象的排列組合,而且我想要一直追隨老師,不管老師教什麼,我覺得每堂課都會穫得不同的東西。記得老師對我說,我會是跟著他一直走下去的人。當時紙黏土班我是第一個報名的,可能純粹是個巧合,老師一直很在意,我心裡也很感激。 後來上老師的課已經成為習慣,變成每週的精神寄託了,因為真的很有趣,所以我也介紹淑玲和雨青,因為我想她們應該會喜歡這堂課,也應該會待在這裡。 老師在我們插完花之後都還會放一些有趣的日本綜藝節目和漫畫之類的,那些雖然笑一笑就過去了,但是有些東西無形中其實已經進入我的思想裡面了。 我覺得上老師的課最大的收穫是,對周圍的東西、美的敏感度會提高。以前走在路上,可能對那些花花草草、櫥窗的設計、家裡的佈置都不會去注意或視而不見,穿衣服的配色也不會那麼在意;現在比較會去注意、會去看,比較會意識到「美」。除了那些感官上的東西之外,還有更重要的是生活態度和人生觀的改變。老師上課時常常跟我們講一些人生的道理,但是老師又不是說教,是讓我們可以聽進去的東西,例如插花要捨棄,就像人生一樣,我覺得老師比喻的很貼切。 除了插花之外,老師上的日本文化,不知不覺地把文化帶給我們,改變了一些生活態度。就像「禮儀」,我們班有很重要的「班長」為我們服務,慧賢作了很多很好的示範,主動幫忙大家很多,所以後來像清理現場,大家就會互相幫忙。老師教到日文的「間」時,說到人與人之間要有適當的距離,生活中也要有適當的停頓,這話給了當時還在猶豫的我當頭輕輕的一棒,所以想讓自己和家人好友之間緊密幸福的生活模式有一些些轉變,因此就決定配合公司的調動去上海工作了。 上課時我最喜歡看老師改花。因為從改花裡面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我會先想那盆花如果是我自己會改哪裡,老師會改哪裡,對照一下我的觀點跟老師觀點差多少,我覺得這個還蠻有趣的。看老師在改花就是老師功力所在,因為老師不會把我們整盆花都改掉,保持原味,動一兩根就很漂亮,這個真的是要有很強的功力,這一點我非常佩服老師。 我也很喜歡老師跟我們說的人生態度、做人做事,我覺得這些東西蠻受用的。還有老師會跟我們講一些日本人的想法、美意識,印象很深刻的是,日本人的美是壓抑的美,還有日本人很重視背面,例如和服背面的結,也下了好大的工夫,這是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很缺乏的,甚至可以說根本忽略。像台灣很多房子只顧正面,背面就不貼磁磚了,大家覺得反正背面是根本看不到的。但一個民族若連背面都可以照顧到,表示已經發揮到極致了。記得一齣日劇有提到,看背影就知道一個人心情怎麼樣,就很像老師的講法。 記得有幾期人數不夠,老師還挨家挨戶把我們的作品很辛苦地拿去推銷,那時我感覺很難過,但是又不能為老師做些什麼。自己工作一直很忙,老師交代的回家作業我常沒做,下一堂課要帶什麼工具也沒辦法帶,所以一直覺得很愧疚。老師的講義非常棒,但由於太忙,我也只能上課前在捷運上複習上個禮拜的東西而已。我覺得最可惜的是,老師給我們很多好的東西,但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慢慢咀嚼,一直希望有一天我會有時間拿起來複習。老師好像沒有非常肯定我的插花,實在太不好意思了,因為課餘我沒有太多時間練習涉獵,對我來說鑑賞還可以,創作還是有些難度。 對我來說上課是愉悅、是期待;我沒有上過像這樣一個同學之間還可以發展出友情的課。老師非常會鼓勵人,像老師辦花展把我們作品拿出去展覽,我從來沒想過我做的東西可以給別人看。原本以為展覽只有名家才能夠做到,沒想到我自己也可以。就像老師說的「你的作品要經過別人眼睛的點化」,放在家裡跟拿給別人看還是不一樣的。 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成為這個班的元老,雖然沒法有始有終繼續和大家一起上課,但一直在對岸默默的關心大家,這個班正在創造歷史,很榮幸自己也是其中一員,相信我從這個班所獲得的東西,會跟著自己一輩子……..,嗯! 除了感激,還是感激!
- Aug 14 Tue 2018 23:18
【口述歷史】淑玲 (May 20, 2007 發表於無名...
口述歷史─淑玲 寫作:淑玲 記得秀嬌當時告訴我說,東吳推廣部要開一門藝術創意開發的課程,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她說她看過老師的紙粘土作品,很棒、很特別,而上課的內容是日文的,可順便學一點日文。我因從未接觸過紙粘土,又想增進一點日文能力,於是我就報名老師的課程。因為來上課之前,秀嬌已對我講了一些有關老師的事,所以第一天上課見到老師時,對老師的打扮及言行舉止不致於感到非常訝異。 記得藝術創意開發的前幾期,班上有蠻多老師教的美術班學生,他們都滿有創意及才華,不僅點子好,而且手非常靈巧,常可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令人驚豔的作品,這對非學美術科班出身的我而言,給與滿大的刺激。那時每週六老師都希望大家能帶自己的新作品來分享,順便相互學習,當時為了讓自己做出一些特別的東西,每次都絞盡腦汁,有時苦思很久都沒有較好的點子時,會感覺滿痛苦的;有時候靈光乍現,就覺得滿樂的。而做作品的過程中,有時也遇到一些挫折,要克服自己技術不足之處。我覺得在這過程當中,可感受到自己內心的變化,當自己全心投入時,內心就會變得很平靜。當作品完成,不管是否真的很棒,因為是自己花心血去做的,所以都滿有成就感的。在紙粘土課程中,我覺得自己較大的收獲,是學到對顏色調配的掌控能力。老師曾說色彩鮮艷的作品雖然吸引人,但並不耐看;一件作品如果要耐看,色調一定要柔和。後來在做其他作品或插花時,都謹記此點。 插花課看似簡單,其實還滿深奧的,在學習插花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對自己內心世界也產生些許影響。自已剛學插花時,都很捨不得修剪枝條,因此,整盆花看起來都相當茂密。老師後來教我們要懂得取捨及修剪枝條,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觀看自己的作品,發現應補足之處。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時,自己也會試著以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有些事情也就較能釋懷了。 ‧印象最深刻的課程 我覺得用氣球做成動物造型的那堂課,最讓我感到緊張且挫折感滿深。記得,自己後來也去買氣球回家練習,常快到收尾階段氣球就弄破掉了,我還記得折到後來自己雙手發抖,全身冒冷汗。老師後來帶了藝術班學生做的氣球加菲貓來課堂展示,對於那件作品,我深感佩服。 ‧ 最有成就感的課程?(花的部份) 我覺得小花束或禮物花是較易學,大家都很容易上手,而且滿實用的。 ‧ 對花展的感覺? 我滿喜歡最近二次大型的耶誕花展及新年花展。雖然事前的準備工作很辛苦,過程有些瑕庛,但看到大家努力的成品,還是有種說不出來的驕傲跟喜悅。 ‧影片的部分 我對而言,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京都十二色」的影片,影片中展現濃厚的日本文化與精神。看達人們用心及專注地將自然界中採集到的原料,製作成染料或顏料,再將其應用到日常用品當中,那種投注自己的生命,堅守及傳承傳統事業的決心,實在令人感動。相對地,台灣有很多傳統工藝已漸漸消失或沒落,令人感到可惜。另外,像是「日本茶道」、「村上隆的LV廣告」、「坂東玉三郎的舞蹈」、校園風神榜中「愛好中國樂器和女子十二樂坊一同表演的日本男孩」等影片我也滿喜歡的。 我滿喜歡老師的授課方式,在詼諧中,又不忘傳達為人處事的人生哲學,對自己受益良多的。我想對老師說的一句話是:陳老師,謝謝您!辛苦了!在人生當中有幸能認識您,真好。希望老師到日本後,能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並且能和自己的女友共組家庭,白頭偕老。我也想給對插花班同學一句話:我覺得班上同學都相當特別、可愛,在這段期間,從大家身上學到不少東西,不管未來發展如何,希望大家都能過得很幸福、快樂。
- Aug 14 Tue 2018 23:16
【口述歷史】瑞妍 (May 21, 2007 發表於無名 口述歷史:瑞妍 訪問:巧宜。紀錄:巧宜。場地錄音工具協力:姑爺學長 校正:瑞妍。潤槁:姑爺學長...
因緣際會來到插花班 來學插花,真得是個莫名其妙的緣分(^_^)。研究所畢業後會再回到東吳推廣部,本來只是因為想上陳老師的歡樂日語教室,沒想到才報名第一天就額滿了,所以就選擇上了第一期的企業日文。那時老師正好在班上宣傳插花課,加上先前自己對事務所枯燥的法律工作早已感到厭煩,而想找一些工作之外的寄託,例如畫畫、書法等這類以前學過的技藝。我當時心想,如果學插花,或許也可以讓自己抓回畫畫那種對美的感覺,而且又可以瞭解日本文化,一兼二顧,所以就報名了。 我的第一次插花:充滿驚喜的課程內容 第一次上課,課程的設計就出乎我意料之外。以前跟著媽媽去上插花班,看她學西洋花,所以大概瞭解插花課是怎麼一回事。但來到這裡,卻發現跟我想像的上課方式、進行流程完全不一樣。從開始選花就是個很特別的經驗。那一次老師要我們插的是自由花,”自由花”?!聽到這三個字我的腦中真的是一片空白。以前在田尾看到的都是一份一份已經準備好的花,再以豐盛、熱鬧的方式展現。但這次是第一次要自己選花,加上每個人所能分配到的花也不是很多(想像中應該有十幾二十朵)。因為沒有自己買過花,根本不清楚該如何選花,也不懂東洋花西洋花的差別,更別說插花,當下我是完全沒有頭緒,真得完全不知道要怎麼做才好 由於推廣部網站並沒有寫要帶什麼。老師那天看到我們幾個新生帶了奇怪器皿後,仍舊很溫柔地教導我們這些新生,我記得第一次上課學到的就是十文字留め跟一文字留め,這是很基礎卻很受用的技巧。花插完後,請老師指導改花也是很棒的經驗,我發現老師並沒有更動很多花,還是盡量保持我們的原樣,而是在這樣的架構下,補強可以改進的地方。讓被改過的花,還是保持原創作者的思維,卻有更豐富的層次,這是我覺得非常棒的地方。 而老師在課堂中播放許多日本節目,例如楽しいおまけ,則改變我對綜藝節目的看法。原來日本人做節目這麼用心,努力而且投入,細緻的地方做得很棒,讓我們可以透過電視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在台灣這一個多數追求速成的地方,接觸到專注、踏實而且不求快的民族所醞釀出來的文化,同時培養了一些藝術欣賞的素養。我想如果不是老師在插花課中反覆的灌輸我們日本文化的精髓,以及自己在插花課程中性情的薰陶,我應該無法理解像阪東玉三郎那樣表演內涵與深層的美。能在了解文化、民族性之後再看落實在生活中的表演作印證,實在很棒。 最喜歡的課程內容 關於課程的部份,一開始我喜歡「意象」式的主題,例如秋、夏或點線面的練習這一類的主題。因為這是將抽象意念加以具體化的形塑練習,非常困難。我以前從沒想過可以透過插花去表面季節、表現自己的內心,透過這些課程,我學習到意念真的可以透過心、手、花來構成,真的很有意思。而現在我喜歡的則是基本型,像最近的足元を見せる、分解再構成,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讓自己變聰明方式。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以前自己思考方式因囿於課堂學習與工作的關係,被訓練成用條列式、一直線的方式去看待外界。現在,則會為了達成陳老師在不同的練習題裡所求的效果,而去思索如何在適當表現出主題之方式下,又要保持平衡、有關聯性、一體感和不雜亂無章等問題等。例如在「分解再構成」這堂課中,以前我們都常常把事物歸類、條列化分開,然後又忘記他們的源頭其實是一體的,但透過將花木草逐一分解,再一一地組合起來,變成一個新的生命。這堂課讓我學習到在思考事情,與做人處事上,可以用抽出不同事物本質的方式去看待,這樣的思維會比較面面俱到。就像老師常說的插花真得就好像人生,一刀剪下去(一做了決定),通常就無法回頭了。所以每個步驟就是要想清楚,即便拿到不好的花,也要讓它能以最理想、最完美的狀態呈現。 除了插花本身,我覺得每次堂課中最棒的事就是看老師改花。老師總能讓同學保留原本的個性,突顯每個人的特質。光看改花、聽老師說那些很有啟發性的話,就相當有收穫了。 插花課程之外,老師還會播放出很有意思的錄影帶給我們看。這些老師選擇播放給我們看的節目都是意義,我們應該要有寬廣的心來學習、接受。在老師給我們看的錄影帶中,我很喜歡服裝秀。服裝秀是可以讓我們看到「設計師的靈感」,使用那些組合元素、顏色、搭配、剪裁和構造。這些對插花和美感培養是很有用的。而其他諸如藝術類,或者是介紹插花技巧的錄影帶,我也都非常喜歡,從凡爾賽宮宮廷設計,或者是Moma的藝術家作品的欣賞等,在老師的解說之下,讓我們更能去欣賞領略錄影帶中對於每件作品的材質、刷法、顏色的組成與大膽度、形象的描述,這些作品內在的意義,每每在插花的時候會讓我靈光乍現。這些以前只會感覺「漂亮」的東西,現在可以用另一種層次的面向去觀察受,真是始料未及! 從作品中看到自己,也改變了自己 從自己的作品中,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以前把插花單純當作休閒、當作情緒的出口時,看到自己的每一盆花,雖然蠻雅的,但是總是顯得氣勢不足。原來,這時所插的花只是直接呈現出我的個性。後來在持續的學習下,我慢慢透過作品看到自己個性上的優缺點了,進而就想要去挑戰、改變。這些挑戰與改變,也一一的出現在我的作品中,感覺真的很好! 記得老師說過,人總容易依賴自己的擅長的地方,但是若一直依賴下去,則每次都只能做出同類型或某種拿手作品,是不會有進步的。老師透過每一次不同主題的練習讓我們面對自己不想去挑戰,或自己不敢面對的弱點(例如要插出季節的感覺如「秋天的感覺」就需要感性、柔軟;點線面就是理性、設計感的訓練)。我常常能透過練習讓自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變得比較不害怕面對挑戰,能作更多的嘗試,看像淑玲、阿剩姐的花,我就會去想嘗試,想辦法讓自己也能變得這麼大器,又不會雜亂,這些都是我在插花中所學習到的,真的讓我成長許多。 跨出一大步:花展 參加花展是練習與不同個性的人(作品)磨合,透過花展的經驗讓自己能更有成就感。 老師說得沒錯,當初如果不跨出第一步,透過花展讓其他同學,乃至於其他不是插花班的人的眼睛來檢視自己的花,自己不會更兢兢業業、更嚴格要求自己的每個作品,也會不知道原來自己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由於花展是讓大家來作評審,因此必須先建立自己的信心,更用心去插每盆花。我想,這樣的壓力是必須的,逼自己向上提升,逼出自己更多潛能。如果是以沒有參加花展前的我,可能也不會有信心在弟弟的婚禮插花;但是經過這幾次花展的練習,我變得更有勇氣去嘗試、更想進步、更想突破自己原始的框架。 全班一起做婚禮佈置的準備,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以前的自己,對於擅長的東西常常反而會事前疏於準備。之前參加大作花展看到同學會自己帶花來,自己設計,像Milly、雯新她們會畫草圖,發現即使大家實力很好,都還是很謹慎的看待每個步驟,踏實地去做好事前準備,讓花展或婚禮得以最好的呈現。老師也親自參與為婚禮設計、畫草圖、討論,我在這些花展、婚禮布置中,老師、同學們的用心與投入,真正瞭解到即便是一件簡單的工作,也應該努力用心去做。就如同錄影帶中每位插花師傅無論在表演或較勁時,這些越有能力的人總是越謹慎,越謙虛,反覆練習只為了求最好的結果。學習插花與花展這是重新去檢視自身的修行,也是學習互動、觀察和組織的最好機會,我很珍惜這些難得的經驗。 對自己人生經驗的影響 深深覺得插花是可以讓自己暫時放下身上重擔的休閒,我很喜歡在插花過程中,讓自己專注、放鬆、沉澱、純淨、思緒清明的感覺。剛開始學插花時,剛好是工作上比較不順遂的時後,藉著插花,可以把自己複雜的思緒整理一下,就好像是「坐禪」一般的修行。我是藉由插花,讓自己平靜、放鬆,重新思考,也找到了新的自己、讓自己重新出發。 其實自己其實沒有很喜歡非常細膩的東西,但是就像老師說的,大作要有氣勢,小作則是細膩,從小的開始練,先掌握精細、美的掌握,才有辦法做大作。這樣的經驗這對我處事上很有幫助。插花真的就像修行,在插花的時候讓自己將俗務放空,專心去看待一花一草,透過剪枝和整理每一個細節重新體驗,重現一個與先前迥異的新作品。一邊反覆思索著老師課堂上的觀念,一邊重新鍛練自己做事的態度。 老師可以說是我生命中的貴人之一。回頭看以前的學習過程,老師總是以不斷地鼓勵方式讓我們成長,能遇到老師並且能夠繼續接觸藝術是一件很棒的事,也讓我進一步想學文學。(從企業日文課以及插花課的講義上,讓我覺得老師對文字和藝術的敏銳度難得一見,我很想認真去了解這片領域)。 當初如果沒先來插花班而去學畫畫,搞不好因為遇到不適合的老師反而讓自己的想法被侷限住。被陳老師教導插花與藝術後,讓自己視野開闊多了,主觀的自己消失了,能夠更包容、更面面俱到,懦弱的自己不見了,更敢於面對挑戰,比較不會直覺地去排斥不喜歡的事務。我希望能繼續跟著老師學習,依照老師的指導往前進─畢竟每個大師都有他之所以成為大師的理由。能在這個良性競爭的班級接受老師的指導和同學一起成長,實在很幸運。
- Aug 14 Tue 2018 23:14
【口述歷史】雨青、淑玲、雯新 (May 22, 2007 發表於無名 口述歷史─雨青,淑玲,雯新 紀錄:巧宜...
雨青:記得那時在上日文課,覺得非常有趣,感受到老師的特別;後來秀嬌約我來上藝術開發班,於是我就和淑玲一起來參加了。我覺得來上這堂課是一種放鬆,平常的工作是很枯燥的,但是因為這堂課,讓我有力氣繼續面對每個星期一。在藝術創意開發班時,我們有做過紙黏土等等的作品,就像上次秀嬌說的那樣。好像還有摺紙鶴,把氣球灌飽後拿去包報紙、宣紙製模,再上色呈現作品;而這種作法在陳老師教我們半年後電視上才有節目在介紹,可見陳老師教的東西都是走在前端的。
淑玲:剛來的時候,記得四周還蠻多美術班的學生,覺得壓力有些大,但是可以互相刺激,讓自己做出一些更特別的東西,所以每一週都絞盡腦汁,要想和別人不同,就必須不斷地摸索。
- Aug 14 Tue 2018 23:13
【口述歷史】阿剩 (May 23, 2007 發表於無名...
口述歷史:阿剩 訪問:瑞妍、巧宜。紀錄:巧宜。潤稿:阿剩、姑爺學長 以前在推廣部學習日文的時候,陳老師剛好擔任我們的會話老師。當時老師曾拿創意開發班同學的紙黏土和瓦楞紙作品給我們大家看,當時我對那粉紅色玫瑰花耳飾印象非常深刻,粉嫩的顏色很細緻很漂亮,是老師的作品。或許機緣未到所以只是純欣賞。後來老師開了第一期插花班來班上宣導,基於過去曾經短期學過某流派,那種拘束呆板,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無聊經驗,讓自己對插花實在提不起興趣和信心;王家瑜老師知道我的想法後對我說:「是非(ぜひ)!」推薦了這門課程,於是我想再試試看吧!再給自已一次機會吧!就這樣報名了。所以之後老師經常消遣我說:「阿剩啊! 都認為我只會搞笑,怎麼可能會教插花呢?」 其實大人••••寃枉了! 沒想到這樣一學就兩年多了,這課程吸引我的原因,是老師多元化的教法,課程內容生動活潑,也給了我們很自由的發揮空間,和我不喜歡被束縛的個性很契合;老師給我們看的那些影片不論是日本文化、西方藝術或其他的我都很喜歡,也對我發生了很深的啟發作用,像我作品中的〝竹屏風〞蠟浮花........都是來自於看了川瀨敏郎、川崎景太作品的靈感;看了那麼多珍貴的影片,深深改變過去的那種膚淺的概念,了解到插花並非只是將一盆花放角落擺飾而已;正如老師說的,它若再跟空間設計藝術美學等等深深的結合在起來,是無限寬廣的, 而插花是美學訓練的基礎。 參與婚禮會場佈置,那是一次非常難得的經驗。其實我對自己的作品並不是很滿意,總覺得好像缺了點什麼。但看到老師的設計,婚禮上的白玫瑰讓我深深感受到素雅之美,改變了我過去婚禮就是要大紅大紫的俗念;自已最近幾次的作品都是來自這次的經驗; 而在自由創作這一環我就比較弱,需要多看多練多吸取別人的經驗,這應是要進步的不二法門,別人的經驗,不管好壞都值得我們借鏡。所以現再假日有空或路過時我都會到一個國家級的展示廳,去觀賞裡面擺飾的兩盆師資級的老師插的花,有次剛好遇見在換花難得的機會,捨不得走就停下來看那位老師插花,在看的過程中讓我體會了老師說的一句話,花多不一定就是美,有時抽掉幾枝反而會更好。 老師常鼓勵同學有時間就留下來看他幫我們精選的影片,不要太輕忽這些片段哦! 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對美意識的提昇,創作能力的啟發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花展作品,是迷你庭園造景─ ,
- Aug 14 Tue 2018 23:12
【口述歷史】許育惠老師 (May 24, 2007 發表於無名...
口述歷史─許育惠老師 紀錄:巧宜。校稿:育惠老師
- Aug 14 Tue 2018 23:11
【口述歷史】阿杜 (May 26, 2007 發表於無名...
口述歷史─阿杜 紀錄:巧宜。潤稿:阿杜 去年在推廣部學日文的時候,陳老師正好是我的會話老師。老師對我說,或許我去學插花會很適合。所以決定嘗試。 我覺得學習藝術,「視野」是很重要的。上陳老師的課,我們會看藝術的東西,加上自己親手思考創作、練習,讓藝術成唯一種創新與研究,還有不斷地突破。 我最喜歡的練習是基本型,因為越單純的東西要表現出美感,是越要一定程度的澱積,所以這也是最需要學的,而本人亦深信好的創作需要基本的練習支撐。無劍山則充滿不受限制的趣味與真實的空間感,我時常覺得使用劍山時基礎點是固定的,每轉一面只是無限的平面根著於一點,就只是平面裡的線條,而不使用劍山讓我覺得整個作品是立體的感覺。
- Aug 14 Tue 2018 23:10
【口述歷史文言版】阿杜 (May 27, 2007 發表於無名 寫作:阿杜...
乙酉秋習日文於推廣部,遇陳師傳習會話。師言愚習花道應為合適。恰於丙戌春憶起且適逢課餘遂嘗試之。 愚以為藝術之學習,「視野」為重,而「技藝」乃次之。隨陳師學習,爾等觀於藝,創於藝,習於藝,涵養古今,陶鑄東西,得深廣藝襟,得創建亦得不泥古。 基本型之練習余尤喜之,蓋至性純粹之美,非深厚素養不得為,亦非能者而不可傳,況本人亦深信好根基未深難得佳作。無劍山則充滿無限制之奇趣與空間之真實感,常覺如使用劍山,基礎點為固定,每旋一面亦僅為一面,惟著於同一點爾,僅為平面之線條,不使用劍山與余整體之立體感。於過往之花展中,余以為蔬果花器乃較符於真實。贊同此主題之理,乃因花與花器皆為有機,二者生、住、滅於同一時,亦為幸也。茍以尋常花器為之,雖二者皆存,為俯仰己身,僅會於此一剎那,從此即無相會─就相對而一者不滅,一者曾不能以一瞬,殘酷至極。可共凋之蔬果花器,應為一幸。 余習民族樂,亦執著古典藝術與古典音樂。師曾播影帶與吾等覽之尤以正倉院國寶─刺繡枕頭、螺甸琵琶之類,觀之時感動不能自已。正倉院乃中國唐樂及其樂器僅存之保存地,敦煌壁畫所繪之唐樂器、樂譜、撥子皆存於該地,現敦煌古樂亦照該院文物復原。可於文化課中看到如此寶物,感動至極。另余亦好師曾介紹之池坊古典花,與京都藝妓的故事。京都腔本人實覺悅耳。 習古典藝術之余,於這課始首次明瞭現代藝術。余性本循古,本對近代藝術無心探尋,殊不知何以賞之;現較明其獨到之處,亦略得賞之,縱現代藝術吾尚不善之,為茍無此機緣實無契機也。 習花道始明瞭,藝,非一瞬如絃聲,逝者如斯不得停;或不滅如法書可傳千秋;華之命存世上,後凋零。藝得如此,余時覺新奇。 同門皆佳,無未嘗思一日習此藝,亦未料竟成師首位男弟子,此班與師之教學方式皆喜之。師嘗謂余言,男子做事不可過於拘泥小節,應重大局,應習全盤之關照,余性易著於小節,聞後漸改。師還亦謂「學習接受自己的缺點」,余常聞「缺點一定要改」而未聞前者,震驚之。為己喜之累,雖疲亦為喜,亦師所誨;此些對余影響甚大。愚尚欲習師之人生觀與做事方式,習日文及益多之處世態度。此話欲與師相勉:師何需在意他人眼光,如奇異否,嚴肅否;余以為,師即師,諸面具足始為師,缺一及非師。個面皆為人生,余亦願欣然追尋。
- Aug 14 Tue 2018 23:08
【口述歷史】齡蔚 (June 11, 2007 發表於無名 口述歷史─齡蔚 紀錄:巧宜...
2005年5月,在同學的介紹之下,我來這裡跟陳老師學習。我自己是小公司的負責人,工作壓力非常地大;但是老師的幽默,讓我能夠放鬆心情來學習,並且也可以複習日文,直接從日文學習插花,我很喜歡這樣的方式。很久以前我曾學習過其他流派;但是一來到這裡,我就立刻愛上了這裡的學習方式。 老師的教導,跟以往我所學過的完全不一樣。以前總是使用固定的花,花型則必須和老師的作品一模一樣,一直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如果有20個人,就會有20盆一模一樣的花。但是這個班有年輕的活力,老師也一直要我們保持年輕的心,大家相處愉快融洽,讓我自己變年輕、壓力也變小了。20個人,插出來是20盆不一樣的花,我很enjoy這段非常舒服的時光,這讓我能有熱情繼續學習。 在這裡整個學習過程是很愉快的。有時候我會過於放空,就進入不了狀態,那時我就喜歡看同學們插出的作品,各各不同,別有特色。我也很喜歡一起做大型花展的感覺,從零開始,漸漸成為一個作品。每個人都能有參與,一點一滴地做出作品來。老師教的主題花,例如點線面、同色系,各自都有各自的特色。我覺得學到好多好多,心態上也變得漸漸開放起來。加上老師給我們看的錄影帶,從那些家的技術中,學到怎麼樣去創作,這些對我很有啟發。老師還教了很多以前日文老師都沒教過的日本文化,這部分我也相當喜歡。 每週這四小時的上課時間,讓我從工作壓力下解放出來,上課時玩玩花,回家可以再練習一次,心情真的很放鬆。我每週都很期待上課這段時間,這對我而言是心靈的充電。我非常謝謝同學們和老師,希望可以一直和這個班一起學習。